今年10月,共有6家中国创新药企通过海外授权的交易形式实现“借船出海”,涉及恒瑞医药、宜联生物、岸迈生物、复星医药、翰森制药、联拓生物。
从交易规模来看,恒瑞医药、翰森制药、宜联生物的授权交易金额位居前三。其中,“医药一哥”恒瑞医药10月共有4款创新药实现海外商务拓展(BD)。
具体而言,10月30日,恒瑞医药宣布与默克达成协议,将PARP1抑制剂HRS-1167、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HR-A1904有偿许可给默克,潜在的付款总额高达14亿欧元。
在10月初及中旬,恒瑞医药还先后公布了将TKI抑制剂吡咯替尼有偿许可给印度公司Dr.Reddy's,以及将PD-1卡瑞利珠单抗有偿许可给美国公司Elevar Therapeutics的消息。前一则交易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后者则约6亿美元。
从交易产品来看,本月实现授权“出海”的9款创新药涉及单抗、双抗、PARP1抑制剂、ADC等多个品种。其中,ADC类药物的交易数量最多,成交金额也最高。
就在10月,除了恒瑞医药的1款ADC,翰森制药和宜联生物也各有1款ADC药物分别达成海外授权。
10月20日,翰森制药宣布将旗下ADC药物HS-20089以最高15.7亿美元的费用授权给葛兰素史克。10月12日,宜联生物宣布与BioNTech就一款ADC产品达成全球许可协议,交易潜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事实上,我国创新药企不仅在10月密集“出海”。今年以来,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活跃,交易数量超过30起。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在2020年及以后,中国创新药企积累了近十年的发展成果,多个产品疗效显著获得国际认可。中国药企出海及国际BD授权产品数量正迅速增长,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治疗领域逐步扩展,出海已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华金证券则在研报中表示,看好创新药产业链。政策鼓励真创新,预计未来医保谈判定价趋于温和,国内药企创新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创新品种亦得到海外药企认可。
(综合自交易所公告、企业官网资讯、天风证券研报、华金证券研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