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十问 | 维琪丁文锋:以创新向世界讲好中国成分故事_消费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消费 >
 

创客十问 | 维琪丁文锋:以创新向世界讲好中国成分故事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4-05-14 16:40:00
字号:

“中国化妆品当下的现状是,在原料开发上投入太少,几乎没有太多人专注原创原料的开发。大部分都是从买国外原料、再从配方起步的工厂。”近期的一场公开交流里,有十亿级国货彩妆创始人直言,“即便有些口碑不错的国货产品,研发根基还是在国外。可若真正做研发,应该先从解决需要什么样的原料问题起步,再谈定制化的原创配方。”

如其所言,国货化妆品不乏千亿市值企业,也不乏出海取得声势的明星单品,但能从原料端就具备研发能力和技术壁垒,不依赖于海外原料商做品质背书的品牌寥寥无几。

在20年前取得多肽药物化学博士学位的丁文锋最早从事创新药研发,其回忆在仿制药流行的时期,想做创新药的环境土壤还比较贫瘠。而如今医研共创频频见诸于功效护肤品牌的宣传页,创新原料的应用也成为新品技术实力的证明。

可伴随化妆品科学传播的兴起,围绕原料替换、配方有效性、起效成分浓度的争议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波及一款热门产品。只是,碍于检测标准方法的不统一、原料供应方与生产方以及销售平台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差,常常业界喧闹之后难以得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结论。

于多肽产业化道路上坚持许久的丁文锋与其创立的维琪已是国际多肽应用领域的关键角色,并拿下了多家国际美妆巨头的独家原料配方定制合作。

以下为对话实录:

Q:您曾说刚毕业做创新药的时候的条件非常艰难。艰难主要是指个体层面还是市场环境层面?

丁文锋:二十多年前创新药的土壤还比较贫瘠,人才也匮乏。在药品研发端,99%的从业者做的都是仿制药,当年中国药品的目标也是填补空白,解决医疗端的药物缺口,所以创新药参与的人很少。

二十多年前我们做创新药,想从动物组织的脾脏筛选出有效的肽,但彼时国内多肽合成薄弱,于是先跟耶鲁大学合作合成。到筛选环节再跟天津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对应独立教研室合作,找到有效分子。

而如今的创新药研发进入分工细致、公司化运作的阶段。比如有各种CRO公司做合成、药代动力学、毒理、临床试验,相当于新药研发各学科方向都有对应服务公司。只要你有钱想做,连结构设计都能帮你完成。

Q:维琪招聘不少药学、生物医药工程领域的博士、博士后,待遇优厚。之前有上市公司提到博士生应聘时,认为新人其实更多的是成本的增加,两三年以后才会逐步把价值转化成业绩。作为一家经历两轮融资的创业企业,维琪在人力成本和人才储备上的节奏是如何把控的?

丁文锋:公司都是一个人招聘一个员工慢慢发展起来的,现在维琪有4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接近100人。研发人员的学历构成上,以硕士生为主,博士生为辅。其实对企业而言,不会刻意追求博士学历,真正从业环节更需要知识背景匹配。

从我们经验看,硕士生在从事跟工作相关研发的成长速度往往更快。他们在企业里做两三年的研发工作,可能比在学校再做三年博士研究,会更有实战性和理解行业。

当然一个学校实验室发论文的博士生在学术上会专一点,但对企业而言,前沿固然有价值,若能着眼于当下研发实际更重要。

Q:医研共创这个词在化妆品领域有泛滥的倾向。您认为真正的医研共创需要怎样的基础条件?我们该如何看化妆品行业和医药行业的界限?

丁文锋:有些成功品牌的经验是,通过皮肤科医生参与临床观察,再根据结果发表论文,给产品强大背书。

真正的医研共创,在原料领域,从成分独特性、专属性就开始卷,比如现在强调独家成分来树立壁垒,这是“研”。到了临床端,又需要患者、志愿者等各维度做研究来证明功效。

原料做成配方制剂时,“研”这端需要解决肤感好、功效成分组合的配方。再跟医生合作从感官上进行临床验证评估。

至于界限,主要是看诉求、功效方向来分。比如消费者,去商场而非医院解决的是美容问题而非皮肤病问题,而不是说功效强一点就是药,弱一点是化妆品。

至于如何运用药的理念来制造功效护肤品,我个人认为是可以运用一些监管经验借鉴。因为药品的要求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尤其质量可控对应的是成分清晰、定量。但化妆品目前还不太会对起效成分的量进行测量,比如室温下保存一个月、三个月之后的情况都应该清楚。所以化妆品真的想提高成品端高度,就要对成品里的核心起效成分进行质量控制。

Q:很多化妆品功效宣称的测试方法不同,比如敏感肌适用宣称,有的用胶布在皮肤上反复撕拉后再测试,有的则用主观性调查问卷或专家视觉评估就完成了。您怎么看测试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丁文锋:包括体外检测方法也没统一,有的品牌找十个人来检测,有的找三四十人。这是当下功效检测最大的诟病——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谈何产品有效?

我们以及行业不少专家都向监管机构反馈过测试方法标准的统一问题。我们也看到这两年国家药监机构出台了非常多监管法规,其中就包含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条例,同时我知道的监管部门也在组织一些专委会起草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这些都是很好信号。

有人说这些年监管越来越严,企业的运行成本越来越高,但我认为这是好的现象,国家和行业在构建以良币驱逐劣币的环境。

另一个角度看,化妆品功效也是市场竞争的行为,在符合法规要求下,产品功效如何,哪个产品功效更好消费者最有发言权,因此,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只有品质与功效过硬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持续的购买。

Q:维琪一般研发出一款化妆品新原料的周期要多久?为什么说“研发过程伴随极高失败风险”

丁文锋:原料如果只是仿制,那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研发,甚至也能报新原料。风险更多在于药监局批复与否。

如果是创新原料,需要先从众多物质中找到有效且比以前更好的东西。若作用靶点一样,品质还没既有原料好,那就只是新没有“创”。它的风险在于很多新结构没效果、安全性不佳,或者药监局审核不批复。这些问题跟创新药研发逻辑类似,但投入没那么大、实验深度那么深、周期也没那么长。

Q:您曾提到,合成生物学用发酵的方法去生产多肽是工艺创新,但它的壁垒相对较低。“较低”主要是指技术还是资金方面?

丁文锋:包括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化妆品活性原料,通过合成生物这种发酵工艺做出来,当然比传统方法要绿色环保,但如果十家企业都从化学合成转向生物合成,大概技术水平差不多,只是一种工艺迭代,竞争格局并未变化。

比如麦角硫因如果一家早突破工艺,享受高毛利,卖几十万一公斤。但随着入场者增多,那价格可能连一万都不要。不是说合成生物不好,但它也只是在行业里换一种方式卷——红利期很短,同质化严重,最后就卷价格。

Q:这几年发生了不少化妆品功效成分浓度、原料替换的热点事件。在化妆品原料功效从实验室实验到产品开发应用,再到消费者知悉这几个不同阶段里,您觉得大家各自有哪些常见的认知脱节或信息差?

丁文锋:不少中国化妆品品牌都会宣传自己用进口原料,认为进口就是好。其实只要原料有严格质量控制,它来自于哪里并不重要。品牌最终卖给用户的是产品,而不是那个进口的证明。有些品牌用国产原料替代进口原料,为什么不能降本替代?质量控制好就可以。

Q:最近AHC新品使用了维琪的原料,目前还有哪些国内外品牌已和维琪开展合作?不同成长阶段的化妆品品牌在新原料落地时,您觉得大家的偏好有哪些不同?

丁文锋:已经落地的合作包括资生堂、联合利华。我们给联合利华等很多国际企业进行定制研发、独家合作原料配方。其实以前有些国际品牌产品更新速度不快,但现在国货更新快、KOL也关注成分,倒逼他们加快创新步伐。维琪的创新不是只新不创,是被国际品牌测试后认可效果的。

Q:维琪说要布局全领域日化原料。从整个行业看,精准祛痘、头皮赋活、唇部护理、美睫护理、婴童护理这几块的各自成熟或潜力市场处在怎样的势头中?

丁文锋:全领域日化原料可能有多肽方向、特色资源类、非活性等,包括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都在布局。中国目前还没有综合性的化妆品原料品牌,这么大的市场大部分都是欧洲、日本的原料品牌,这是行业的遗憾。

发展化妆品行业不单是发展品牌,更是核心技术。核心技术越厉害,自然就会有好的国潮品牌面向全球。不然国货化妆品用进口原料谈何出海?有时候大家听到一个产品把原料从进口换成国产就批评,可为什么不是觉得这种做法是“更高级”呢?

维琪想做世界领先的中国原料品牌,赋能行业。所以我们做全领域的原料布局。第一件事做多肽,在全球已经是TOP级别。产业化时,我们有非常成熟的工厂,临床应用端也推出了多肽的使用方案,申请不少专利。推广端也撰写了皮肤活性多肽书籍,英文版即将出版。

Q:已经到TOP级别后,维琪现阶段的追求发生了怎样的顺序调整?

丁文锋:除了多肽,我们也做了几年的中国特色资源原料。项目起名“源起中国”,对有效植物提取工艺、功效研究做出更多丰满数据,再向全球推广。

维琪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是创新成分故事,即多肽,另一个是中国特色资源的故事。我们会对每个植物开发溯源,拍摄“源起中国”系列宣传片。

维琪的知识产权也在全球布局,我们去巴西、欧洲等地申请专利。因为想做全球化企业,专利也要全球化才有前途,才能保护市场,这是中国原料走出去的底气。

林辰/文

(编辑:林辰)
关键字: 化妆品
分享到: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