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高增长不难,用正确的方式取得恰当的结果却很难。做一个有威名的高管很容易,但身居高位依然保留同理心却不简单。
从业超过20年的赫力昂中国非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张蕾认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必因“螺丝钉”的渺小而懊恼——自驱力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金刚钻”。
而作为领路人的管理层,也不该用说教、倒逼的方式下压指标——明确坚定的增长策略对管理层而言责无旁贷。及时准确做出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判断,以此调整指标设定,避免组织动作变形更是管理层的责任。
赫力昂中国非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 张蕾
以下为对话实录:
Q:正处求职季,很多求职者非常关注究竟哪个行业更有前景,担忧入错行。在您看来,年轻人该如何积累可跨行业复用的能力?
张蕾:首先放平心态,焦虑大可不必。年轻就是资本,初入职场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找到合适的赛道。更重要的是要有非常深刻的自我认知。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人未见得对自己有100%的理解,但一定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擅长什么。择业固然重要,除了功利视角观察一个行业是否处于上行通道,自己能不能拿到一个光鲜的title和package,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喜欢所在的领域并愿意付出时间?毕竟如果不是自己创业,职场打工的时间起码有30年,选择喜欢的领域非常重要。
至于跨行业复用能力,现在有了AI帮忙,我觉得不是太大的问题。从我个人经验看,定律是做熟不做生,秉承相同类似行业去发展,效率更高。自己积累的经验也能快速复制到新公司中。
另外,心态也不要太浮躁,年轻时有时间转换赛道,但用半年或一年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也是值得的。
Q:还有一些年轻人在成熟的大公司里,觉得很难明确自己的工作成果,调侃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螺丝钉”。您觉得在职业生涯初期,应该如何给自己正向激励?
张蕾:如果不是创业公司,进入一家有组织流程的大企业,大部分确实都是“螺丝钉”,这是现状,不用特别因此觉得自己渺小。因为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可以做一个优秀的“螺丝钉”。职业生涯要么做深,要么做宽。前者就是从一个普通的“螺丝钉”的变成“金刚钻”的过程。
当然初入职场受限于经验,从初级岗位起步,难免有信息差,导致不了解工作任务的全貌,和对团队的影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能前两三年很多人都会遇到。
但只有先沉下心来,把被分配的任务做好,才有能力去过渡到主动找活、抢活干。并将当中积累的经验快速加载到自驱力里,确定职场发展目标。
比如我原先是做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岗,但我愿意往更宽的面发展,成为一个管理者。无论大家想沿着什么路径发展,自我驱动力、主观能动性必不可少,否则你永远停滞在一个被分配、等待任务的状态。
其实,职场中的团队领导、老板有义务告诉成员并激励他们,每一份工作甚至是一份报表对团队交付成果起到了怎样的价值。这关乎到他们是否在职场中遇到了好的领路人。
Q:您从市场营销岗位转而负责单独的事业部,角色变化的契机是什么时候?
张蕾:我一直在大健康医疗行业相关领域,最早做的是策划、策略制定的工作。有六年时间都是服务当时国内顶尖的医药、消费保健品企业。彼时也没有很激进的想未来成为一个“总经理”。后面我加入了GSK和赫力昂,也从市场部的基层岗位起步,一步步规划。
我觉得职场上通常有三类人。一类是有基础的职业责任感,第二类人对自己有要求,有很强的竞争力、好胜心。第三类,再往上是金字塔尖的一类人,他们希望未来去创业,不愿意在公司规训下作业,是真正有企图心、事业心的人。
我评价自己可能是中间那一类。每一次我被任命的岗位,我都努力做到最好。每3-5年我会规划下一步进阶,就这样从量变到质变,逐步来到总经理的职位。
不可忽视的是,你是否清楚每个阶段你真正想要的什么?没有人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我在市场部工作了20年,在总监职位上也做了10年。我有胆量和自信一直去争取——只有你将职业发展愿望大声说出来,才有天时地利人和来帮助你成功。
Q:医药大健康行业一些从业者会顾虑,业绩任务很重的时候,需要面对诱惑和压力的两难。究竟该如何处理这种矛盾?
张蕾:这是一个很现实、很有挑战的问题,很多公司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灵魂拷问。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做难而正确的事”。大健康行业面临很多外部挑战,也包括公司内部的增长指标。可我们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坚持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
管理层责无旁贷,应首先确认我们是否有明确坚定的增长策略和行动方案,并且拆解后让大家知道如何实现它,才能安心。
另外,管理层是否能及时准确做出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判断,以此管理指标设定,避免让压力过大成为组织动作变形的诱因。
第三点就是“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包括招聘时会关注候选人是否正直,相信公司的价值观、愿意追随公司的文化。找到了对的人,管理层还要负责团队氛围的正向宣导,以大家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不是说教、倒逼成员遵从。
总之,压力首当其冲的是管理层的——思考如何在指标压力、合规多个元素下平衡。
Q:化解压力需要找增量。相对于传统药店渠道当前遇到困难,赫力昂2019年就成立了专门负责O2O的团队。如今医药即时零售势头正猛,赫力昂最早是如何察觉到这股趋势并做出资源调配的?
张蕾:这就印证了刚刚提到的一点,管理层是否对现行趋势和市场动态有很好的预判,及时抓住了新的增长点。
2019年公司管理层决定开疆辟土,开发O2O这个新兴渠道。可当时的环境下,还没几家公司,更别说跨国企业把渠道关注点放到O2O身上了。我们能快速洞察到了消费者变化,因为“用户为先”是赫力昂提倡的企业文化。
之后伴随一些环境变化,原本不起眼的即时零售让买药环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场景变动,消费者购药行为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管理层非常快捕捉到了这个动向并做出决断。
刚开始成立的小团队人数还不到10人。但这个决策,关乎到机会被发觉后,是否有勇气先尝试甚至试错。毕竟团队刚成立时,并不知道能拉动多少业绩的成长,投入产出比是否划算。但我们敢于尝试。
至于第三点,则是出于使命感。赫力昂旗下的芬必得、新康泰克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深耕中国30年以上。我们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引领市场先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Q:所以也是这份责任心让赫力昂持续参与“无痛中国”公益项目?
张蕾:“无痛中国”这个项目我们已持续参与四年。坦白说刚开始我们并没有什么雄韬伟略,要把它做成一个跨生态的项目。但后期慢慢添砖加瓦,每一年都有新感悟。
疼痛、慢病领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国内慢痛患者有3亿多人,而消费者洞察显示,大家对于正确用药、疼痛关注程度远远不够,疼痛已成为中老年人非常大的认知缺口。
从利他心角度,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想唤醒这些消费者对疼痛的科学认识。以此初衷出发,每一年进行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真的不是为了一两个品牌的业绩,而是为了消费者健康事业和健康中国2030愿景贡献力量。
如今,“无痛中国”每年都在扩大“朋友圈”,邀请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伙伴的参与加入。我也非常引以为傲,赫力昂中国每年都积极响应,作为其中一员年年参与。
Q:赫力昂内部还发起了“赫英荟”,这个社团平时是如何运作的?
张蕾:我个人是坚定的女性主义者。在赫力昂,女性员工占比超过一半,不仅是能顶半边天,是“多半边天”了,所以女性权益发展对我们至关重要。
“赫英荟”这个自发组织的民间项目,得到了所有管理层的支持,包括男性高管也是后援力量。公司内部每个团队都参与,从总部的办公室,到各个工厂的基层女工,都身处这个项目中。因为赫力昂希望提供一个女性员工成长的平台,倾听她们的诉求。
“赫英荟”不定期举办三类活动,包括邀请内外部的女性高管、行业领袖人物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正向的女性力量赋能内部员工。
第二类,我们会关注女性健康福祉,从各业务擅长的专业领域为女性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比如疼痛品类会就如何管理经期疼痛、缓解经期压力,平衡生活心理焦虑进行分享。第三类项目,则是去发掘员工特长领域闪闪发光的一面,让她们的风采点燃更多女性同仁的激情。
林辰/文
徐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