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十问 | 贵常春李方强“赚慢钱”:定价“实”预留渠道加价空间少,更能反衬质价比_消费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产经频道首页 > 消费 >
 

创客十问 | 贵常春李方强“赚慢钱”:定价“实”预留渠道加价空间少,更能反衬质价比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24-02-07 12:21:39
字号:

相比年销数亿的新美妆品牌在线上批量化诞生,白酒并非短视频平台最突出的类目。且无论是兴趣电商还是货架电商,酒水流通的共识皆是真正决胜场在线下。

建厂70年的贵常春,一度被冠以最惨“茅源酒企”的名号。据酒厂工作人员透露,品牌最低谷时月销只有40万元。

不过,这家老品牌在去年由年轻一代的厂长李方强接手酒厂后,引入善于品牌建设的新团队,从梳理酒厂历史起步,把贵常春源于“茅台两期科技试点”的历史脉络挖掘出来,凭借“茅源菌种”的跟随策略,配合短视频营销,于尚未充分释放线下经销权的背景下,就把业务体量拉升到了年销上亿的规模。

“白酒行业有很多短暂又辉煌的打法。比如用喝起来一个味的‘镇酒’,配上通用茅型瓶,找当地基酒罐装厂合作,几十万不到就能起一个盘子。如此一年挣三四百万,养活小团队绰绰有余。”作为贵定酒厂的厂长,李方强熟悉那些把利润榨干,品牌很快爆死,团队另起炉灶再重来一遍的套路,并选择保持距离——其舍弃了建议零售价与实际成交价之间的巨大价差诱惑,希望用更“实”的定价,来反衬自己在同价位段产品中的质价比。

“我们本来设定的目标是2023年一分钱不挣。所以酒厂即便去年销售不错,净利率其实并不高。”李方强说贵常春是一个赚慢钱的品牌——不指望做了营销后,就能给销售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期望把品牌的价值在激进营销策略中消耗殆尽,便没下文。

“钱赚多赚少都是赚,可人一辈子事业才能有几个?” 李方强确信,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可以坚持长期主义的路。

以下为交流实录:

Q:贵常春在最初梳理设计产品结构时,主推哪一款?彼时是如何锚定价格带的?

李方强:最早设计时主推498元的贵15和198元的贵6两款。贵6是想以比较低的入门级价格做一款酒,来看看市场对“茅源菌种”历史的接受程度。贵15则主要考虑品牌形象问题,让外界知道我们也能有能力做价位稍微高一些、品质更好的酒,而不是只会做入门产品。

从市场反馈看,贵常春做498元价格带的产品没有很吃力。首先在整体酱酒市场里,这个定价不算高。另外,我们通过对一些核心用户访谈调研,得到他们普遍的反映是,如果酱酒价格低于500元就会质疑品质,不太敢尝试了。

另外,500元以内的产品利润率没有那么高,即便利润率比198元的高,但成本也比后者高很多。同样,798元的贵30的产品成本也比贵15高不少。

至于价格更低的产品做不做,主要是成本方面的原因。大曲坤沙的酱酒做到100多元价格已经非常低了。市面上也有自称大曲坤沙但价格压到100元以内的产品,但这类究竟是否是纯坤沙,不好说。所以我们没有太多下探的价格空间,毕竟还得给各种平台促销活动做一定预留的同时,还要保障品质的下限。

Q:贵常春推出798元的贵30后,发现这比498元的15更受欢迎。这是从哪些渠道的数据发现的?

李方强:当时各类产品下单量都在增长,只是贵30面世后,贵15的增速明显放缓。从销售额占比看,贵15从跟其他价格带产品差不多偏平均的水平,降低到结构里最低。而贵30的销售额占比是其他三款加起来总和。若从销售量看,还是贵6的出货量最大。

从酱酒市场动向看,酱酒消费以商务场景为主,所以对品质的要求高,价格承受力也偏高,1000-1500元才是酱酒的次高端,而飞天茅台的价格锚定作用,把高端价格带定在了3000元左右的水平。

Q:未来推千元产品的话,预期成交价中位数提到什么程度?

李方强:我们确实有推千元产品计划,因为有商务场景的客户觉得798元价格低了,建议出品质更好价格更高一点的产品。

部分用户反馈他们重要接待用茅台,可茅台的购买成本太高,所以也会备一些贵常春的酒。毕竟贵常春这个品牌也有技术沉淀和故事,哪怕价格比飞天低,也不会拉低宴请的档次,不会让他们的客户觉得自己被轻视。但这些用户有时也会质疑,如果你连500元都卖不到,是不是品牌缺乏底气?

当然从贵常春不断增长的客单价看,用户对我们品质认可度很高。我曾经多次在糖酒会、酒博会考察,相比许多知名品牌的同价位产品,如果只对比口感,我们还是很具性价比优势的。

从定价策略看,贵常春虽然以前是一个线下老品牌,但工厂收购后所作的各种动作,都是基于直达消费者的互联网场景考虑,定价定的比较实,没有考虑在主线产品上给线下渠道预留太多利润,比如那种预留50%加价空间的手法。因此相对同等标价价位的产品,我们实际品质更好。

Q:您最近在视频里提到招募线下代理时,其实希望通过设定门槛筛掉一批经销商?

李方强:去年9月开始,一直有人来问想代理。经过内部多轮讨论,我们不准备把主线产品大规模往外做代理。因为之前小范围做的时候,发现一些经销商行为短视,对设置的控价策略并不会严格遵守。还出现经销商以次充好、把副线产品包装进主线产品的故事,给用户造成误导。

遇到这些问题后,我们就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些经销商清理掉,当然也给予一定违约赔偿。因为我们希望贵常春这个品牌走长期路线,不想用激进营销策略赚完快钱就没下文了。

去年90%以上业绩都是线上贡献的,留下来的线下经销商不多,正是由于我们的队伍把控很严,经销权没轻易往外放。这背后的考虑是,我们希望坚守一些东西,保护代理商的长期利益,与代理商一起成长。今年线下规划会跟线上同等量级,会以严格的规则来约束经销商,遵循规则来发展。

Q:贵常春的线上广告并不挂小黄车,那对这些品牌形象建设行为主要考核什么?

李方强:我们并不指望营销动作一落地就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隔一段时间看整体销售额上涨动态,以及复盘用户评价,更看重的是复购率和客单价的上升,期待塑造品牌的长期口碑。

中长期销售额复盘的频率分为单月、单季度和半年。至于做广告投放部门的考核压力,来自于文案质量要求的提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

Q:作为一个还在成长中的品牌,贵常春的营销不可能覆盖所有人。那品牌心目中面向的主要人群是谁?

李方强:我在行业里有一个强烈感知——不同酒品种的实际消费人群有很大区别。以商务场景的葡萄酒为例,更多是咨询公司、互联网公司在年底用。而贵常春在企业经营者、体制内外社交场合出现偏多。如今的环境下,也许有的企业架不住天天喝茅台的成本,喝贵常春也是降本增效的手段。

当然,从市场看,抱着茅台“平替”想法做的酱酒品牌有不少。但不是每个平替的质量都能保证。行业里有一波习惯于做成一个品牌,赚波快钱简化动作,再另起炉灶不断收割市场。由此导致部分用户被“骗”了几次后,遇到挂茅台镇名头的酒躲着走。

网上甚至把这种酒称作“镇酒”,喝起来一个味。不需要自己建厂,只要采购通用的茅型瓶,找到当地基酒罐装厂合作,不到几十万就能起一个盘子。一年再挣三四百万养活小团队绰绰有余,这种模式的利润率比其他从业者高很多。

Q:贵常春在对外宣传时,将茅源菌种作为一个重点,也申请了商标注册。如今有一些酱酒品牌转变思路,从紧贴茅台,转向自己的酱香风味表达。贵常春如何看待两种趋势?

李方强:品牌做的还不大时,走跟随策略可以节省用户的认知成本,让用户更加快速简单的了解我们做的是什么。但当做到一定规模后,如果继续跟随,那等于锚定在大品牌身后,只能处于它的阴影之下,成长空间就会受限。

贵常春采取跟随策略,一方面有这种考虑,一方面也是因为从品牌渊源上,贵常春确实是茅台“两期科技试点”的产物,我们实话实说,不需要绞尽脑汁编造故事。

Q:有人不看好大众酱香。也有人认为所谓坤沙碎沙,更多是一种出酒率的工艺概念,不应该跟饮用舒适度完全划等号。您怎么看这两种观点?

李方强:确实也有不错的碎沙酒,但从工艺原理上,碎沙肯定不如坤沙。一方面,前者的出酒率是坤沙的几倍,一般碎沙1到3个月就能出酒,当然这类酒平时喝一喝也还行。而坤沙酒的粮食,是完整的一粒,需要经历一年的酿造周期,来保障微生物的自然发酵完成度。和快速发酵催熟的结果会有区别。让普通消费者直接品尝可能分辨不出来,但如果放在一起对比肯定能发现不同。因此不能说二者的品质没有差异。

就像有的人觉得不同品牌的可乐口味没区别,但我觉得有些牌子味道就很怪。亦或是咖啡豆,不同品种的咖啡豆品质确实不同。

Q目前贵定酒厂有部分产能做贴牌业务,未来这部分业务是否会坚持保留?

李方强:会坚持。所谓贴牌业务并非是酒厂产能过剩才做。而是坤沙酿造工艺中势必产生一些品质没有那么高的酒,加上我们不会把主线产品降质,掺一些去卖。所以选择配套副线品牌以较低价格出售。

除了这些开发贴牌产品,还有一些品质不错、勾调风味上跟主线产品不一样的余酒需要消耗,这部分可以做高端定制酒。总之都是为了维持主线产品的稳定性,也给酒厂增加经营利润。

Q:酒厂之前低谷时月销只有40万,但去年突然就热卖到上亿元。这个速率是否和贵常春所说的“赚慢钱”感知不同?

 李方强:赚快赚慢不是指我们实际赚了多少钱,而是指品牌在动作设计上是一个赚慢钱的策略。比如我们对于品质、利润率的考核,不太像是赚快钱的团队。

固然贵常春的销售额增长迅猛,但依托于用户的认可度。相对于同样规模的团队,他们的利润率可能比贵常春高好几倍,实际赚到手的利润比我们多得多。这才是“赚快钱”。

贵常春在开放经销权等动作上也倾向于长期考虑。先做小规模测试,出了问题立马缩回来调整,待模式打磨成熟,再大规模推,这种打法还是偏保守的。如果不这么保守,选择把利润榨干,那利润率会高很多,只是品牌很快也会爆死。白酒行业有不少“短暂又辉煌”的行为,先追求利润率,把钱赚到手再说。

 资本入局白酒行业,需要不同的打法选择和团队搭建,不是有钱就能搞定。另外,有些资本做白酒更追求短期资本回报率。但酱酒的工艺就决定了,需要定力、长期经营的信念才能获得更大回报。

现在入局的大资本如果对1-3年的投入产出、资产回报率要求高,那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反倒是传统酒企拿了资本但不受过多影响的,把钱投在扩张产能、提高品质的维度上,会有更好发展。

贵常春本来设定是去年一分钱不挣,把集团其他项目挣得钱投入到酒厂这边。所以酒厂即便去年销售不错,可净利率不高。钱赚多赚少都是赚,可人一辈子事业才能有几个?

文/林辰

(编辑:林辰)
关键字: 白酒
分享到:

热门文章

要闻

编辑推荐

  • 宏观
  • 证券
  • 金融
  • 产经
  • 汽车
  • 科技
  • 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