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以国产首艘大邮轮爱达·魔都号的商业运营为起点,国内外邮轮公司陆续回归中国。中国邮轮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与国际市场相比既有许多共性,同时也具有很多特性。想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邮轮产业生态体系,需要厘清中国邮轮产业的根本性问题,辨晰产业运转的底层逻辑,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堵点,进而为邮轮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邮轮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
在近20年的发展中,邮轮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在各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特点。当前中国邮轮产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这是中国邮轮产业的基本问题,关系到行业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形成产业发展道路共识的基础。
近来,中国邮轮产业已进入第二个“黄金十年”的观点在行业内获得众多拥趸,对此需要冷静思考和客观看待。中国邮轮产业分为三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 第一是2006-2017年间的旅游经济阶段,即通常所说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中国邮轮旅游人口以每年40%-50%的速度增长,邮轮旅游乘客数展现出“黄金发展”的特质和成色。市场高度依赖外资邮轮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地中海集团等国际邮轮公司大规模部署中国,给国人带来了邮轮的新认知,为中国邮轮产业注入了国际基因,为中国市场创造了诸多运营范式,为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是2018-2023年的全产业链发展阶段。体系发展、国际合作是这一阶段重要特征。不少企业从邮轮的运营、设计、建造、供应链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并投了大量资源用于邮轮生态体系的构建。在坚持体系发展的同时,本土企业还坚持开放合作,用中国的市场吸引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以国际邮轮企业为主导,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了邮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继而进一步建立了邮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和体系,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交付,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推进,运营市场有序恢复,产业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从根本上说都是国际合作的产物。
第三是从2024年开始的自主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全产业链的贯通为特征,以实现邮轮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自主运营为目标,以自主发展带动国际合作,开创和引领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回顾我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历程,“三个阶段”是邮轮产业从初生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是对我国邮轮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总结。
当下,中国邮轮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产业体系是指能够形成独立循环的全产业链的要素和能力的组合。因此,邮轮产业体系可定义为邮轮从设计、建造、运营到供应链到完整的生态和独立的能力。2024年1月1日,我国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爱达·魔都号取得商业运营成功,自此中国邮轮业才真正具备自主管控能力和产业循环体系,标志着中国迈入了邮轮产业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中国邮轮产业存在较大不足,无论是在设计、建造、运营、供应链等方面,均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加以突破;同时,中国市场具备较大成长空间,通过持续地努力和创新,不断提升能力水平,有望跟上世界邮轮产业的步伐。
中国邮轮市场规模有巨大发展空间
旺季不旺、淡季不淡是今年邮轮市场的特殊现象。中国市场究竟有多大?到底有何特殊之处,这是中国邮轮产业亟需回答的又一重要问题。
实际上,中国市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14亿人口是我们发展邮轮产业的底气和本钱。但目前中国市场潜力还有待挖掘。
从短期来看市场难以快速恢复。尽管今年市场发展形势喜人,但以未来2-3年的时间跨度来看,中国市场尚未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期”。
从长期来看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有能力持续创造新的需求,提升创新能力,把邮轮产品做得越来越让客户喜欢,通过扩大邮轮人口基数、提升供给水平,当渗透率达到与美国同等水平的3.5%时,中国市场将超过1400万人次。
推动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合力
打造中国邮轮产业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主体、多个链条全面推进。从服务业角度,需要协同发力,通过邮轮文化的普及,共同提升和促进整个服务市场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从制造业角度,需要从研发设计、供应链、运营、政策统筹推进,实现四轮驱动,提升市场的供给能级和供给质量,推动邮轮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拓展邮轮人口基数。突破现有的1.3亿邮轮人口的天花板,探索将14亿总人口转化为有效邮轮人口,将持身份证上船作为政策优化的努力方向,可率先在国内游、多点挂靠的沿海游、无目的地游航线上尝试。开放身份证登船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制度,有助于迅速扩大邮轮人数基数。
其次,创造市场有效供给。第一要吸引国际邮轮公司拓展中国市场,将最新、最好的邮轮部署在中国,实现有效供给的提升;第二本土邮轮设计和建造企业,要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研发设计新船型,共同努力把国产邮轮设计好、建造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具有有效供给能力的邮轮;第三邮轮公司要创新邮轮产品和服务,通过邮轮+文化提供沉浸式文化融合体验,打破同质化、内卷式竞争格局,引领创造消费需求。
再次,推动邮轮政策接轨。中国邮轮产业政策需要完善。欧美市场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了近50年的高速发展,政策体系已经相当成熟,诸多政策和知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国际邮轮公司在出入境管理、港口管理等方面政策理解执行比较透彻,并具有成熟的实践经验,此外在船供、境外游资质、游戏业务、不良天气靠港、现金下船等方面也值得参考借鉴。邮轮产业强调“世界大同”的理念,应以此为指引推动中国邮轮政策与国际接轨,并实现政策持续健全和完善,重塑中国邮轮产业体系,打造世界标准、中国特色的邮轮生态体系。
(此文内容为企业供稿,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