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智博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持续火爆,该片上映仅16天,截至2月13日19时11分,成功斩获100亿元票房(含预售),近180万观众综合评分高达9.7分,实现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在《哪吒2》现象级走红背后,是中国电影人的不屈坚守。一个3岁顽童登顶中国影史,乾坤圈、风火轮能否为持续遇冷的中国电影打开新道路?
1 改写影史
自上映首日起,《哪吒2》的票房便一路高歌猛进。根据影视专业平台数据,截至2月13日19时11分,《哪吒2》票房(含预售)已超过100亿元,成为首部票房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国产电影。目前《哪吒2》还在持续热映中,意味着中国电影票房史将不断被刷新,影视专业平台预测的最终票房高达16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哪吒》系列两部电影均进入国内电影票房前五,分列第一和第五位。
放眼全球票房榜单,《哪吒2》已超过《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目前暂列第17名。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是榜单前20名中唯一亚洲影片。
在垂直领域排名,《哪吒2》同样是节节攀升。截至最新,《哪吒2》票房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三,展现了中国在动画领域的无穷潜力,彰显中国传统IP通过创新叙事所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近期,《哪吒2》也将陆续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电影市场,“哪吒出海”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哪吒2》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动画电影人的全力托举。该电影前后耗时5年制作,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由全国138家动画制作公司共同打造,展现了中国动画电影世界级的工业化程度。总制片人王竞表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动画优秀人才,都为这部影片奉献过。成都千鸟文化传媒公司CE0孙路直言:“票房跟我们其实没关系,但大家还是愿意帮助饺子导演,就是为了动画行业有那么一两部片子能够出来。”
2 股价狂飙
“五年磨一剑”的《哪吒2》,不仅掀翻了龙宫,也在资本市场掀起“滔天巨浪”。2月5日,《哪吒2》主要投资方光线传媒开盘后迅速20%涨停,截至2月13日,光线传媒春节后股价累计涨幅高达203%,总市值逼近850亿元,成为A股影视板块当仁不让的“市值一哥”。
《哪吒2》票房一骑绝尘,光线传媒自然是名利双收,赚得盆满钵满。2月5日,光线传媒披露,截至2月4日,公司来源于《哪吒2》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元至10.1亿元。彼时,《哪吒2》票房约为48.42亿元。按此粗略计算,光线传媒的票房分成比例约为20%。如果《哪吒2》最终票房如期达到160亿元,光线传媒的票房分成或将高达32亿元。
光线传媒大涨,也带动了其他影视股。2月13日,包括华谊兄弟、欢瑞世纪、横店影视在内的10余只影视概念股集体涨停,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中国电影产业后市的看好。
其他与《哪吒2》有业务关联的上市公司还有中信出版和丝路视觉。中信出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出版的《哪吒之三界往事》官方授权绘本预售销量表现优异,稳居同类产品销量第一梯队;丝路视觉参股的瑞云科技则为《哪吒2》提供渲染服务。
此外,港股上市公司泡泡玛特推出“《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于1月30日线上发售,目前均已售罄;而在《哪吒2》中,负责三龙王出场和围困陈塘关特效的原力数字,正准备登陆资本市场,在北交所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3 为何爆火?
今年春节档共计六部影片,可谓是“众星云集”。除了备受关注的《哪吒2》,还有喜剧悬疑动作片《唐探1900》、神话史诗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那么,为何爆火的是《哪吒2》?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共鸣。饺子团队用动画电影的形式,非常诚实地讲述了一个中国人都能够理解并喜闻乐见的故事。双手插兜走路的哪吒虽不多见,但并不出格,反而赋予了哪吒新的形象解读和美学表达。《哪吒1》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传统IP创新叙事的广阔市场,《哪吒2》则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其次,从内容上看,《哪吒》系列依附于古代民间故事,通过合理的虚构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构建起中国神话宇宙。系列主线仍聚焦于魔童“降世”“闹海”等经典情节,通过合理改编贴近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让观众乐于接受。同时,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塑造成熟,能够引起不同观影人群共鸣,实现全年龄覆盖。
再次,从制作上看,《哪吒2》背后的动画团队堪称国内顶尖。整部电影采用了先进的渲染、动作捕捉等技术,使得画面表现十分细腻逼真;视觉特效、配音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为观众打造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最后,《哪吒2》的大火,也与春节黄金档期有关。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仅有7~8天的春节档,票房产出占全年票房的比例在12%~21%之间。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人次,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分别同比增长18.64%和14.72%。春节档也已成为国产电影的“爆款制造机”。据数据宝统计,在中国电影史上23部票房破30亿元的影片中,有12部由春节档贡献,占比过半。
此外,热门IP也是票房的有力保障,如《唐探》系列、《长津湖》系列、《流浪地球》系列,均是高票房榜单常客。相较于真人电影,中国传统IP对观众的亲和性更高、自带流量更强。
万联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李中港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哪吒2》凭借着强大的IP效应和前作积累的良好口碑,上映前就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电影在延续热血主题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笑点,并融入了对自我认同、亲情友情等多元主题的深刻探讨。该电影火爆的核心原因还是内容为王,《哪吒2》故事文本扎实、特效制作精良,奠定了其成为爆款的基础。
4 产业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春节档爆火之前,国内电影市场已经持续低迷了一段时间。根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4年,国内电影票房仅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61%;观影人次也同步大幅下滑,仅为10.1亿人次,同比下降22.31%。
“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也在大幅减少。2024年上映的电影中,票房在5亿元以上的有16部,同比减少15部;票房在10亿元以上的仅有7部,同比减少5部。票房在30亿元以上的电影数量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少数电影的繁荣并不足以撑起整个电影产业。
不仅是国产电影,进口电影的表现也没有亮点。上一部30亿元票房的进口电影还是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一部10亿元票房的进口电影也要追溯到2022年的《侏罗纪世纪3》和《阿凡达:水之道》。
由于国内电影市场整体遇冷,影视公司经营不佳也在意料之中。据数据宝统计,在发布业绩预告的13家影视院线上市公司中,院线板块全线亏损,影视动漫制作板块也仅有中视传媒实现盈利。
回顾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招商证券表示,2024年上映的多数电影都未能实现盈利,院线在疫情后也未能实现大幅盈利。影视院线目前正处于出清阶段,电影产业链内容和影院后期都很快有望迎来整合,行业龙头集中度有望快速攀升。
5 曙光已现
国内电影市场遇冷,除了与经济环境、消费需求、短视频分流等客观因素有关外,影片本身质量不佳也成为观众走进影院的一大阻碍。根据《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调查,观众观影的最大阻碍包括评价评分差、故事俗套狗血、题材不吸引人以及制作粗糙。
《哪吒2》的火爆,让国内影视产业看到走出低谷的曙光,同时也意识到中国电影并非缺少市场、缺少消费能力,而是缺少能够打动人心的好作品。近年来,国内观众对于电影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未来的电影创作也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一味地堆砌“流量”,一味地大谈“情怀”,最终只会被市场和观众所摒弃。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傅若清指出,当下电影的生存环境已极大变化,怎样突出所长、契合观众的新需求,在众多媒介供给中差异化突围,是电影“以变求变”的重要命题。视听体验、文化获得感已成为电影获得肯定的主要因素。
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表示,注重对电影质量的追求,提升审美标准。真正的“好”并不只是流量和受欢迎程度,而是电影作品能否打动人心、引发深思。创新与传承并重是关键。探索电影新技术的同时,保持对故事性和情感深度的关注,才是电影创作的不变法则。
万联证券李中港认为,电影市场的持续发展需要行业人员从内容创作、市场运营、行业规范等多方面努力。如突破传统题材局限,探索更多元化的题材类型;提升内容质量,注重故事的逻辑性、深度和情感共鸣;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提高电影行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