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定位到团队理念都处于深度重塑变革的华熙生物,正在经历业绩、认知的碰撞摩擦。其阶段性承压的整体报表与浮现新成长空间的基础科研进度,呈现了一家横跨生物科技、美妆医美领域的企业,想要摆脱业界流行的渠道高举高打模式,相信基础科研转化驱动新业务增量的决心。
整体业绩阶段性承压,多条业务线重梳品牌定位
4月10日,华熙生物发布2024年财报。披露公司去年营收下滑11.61%至53.71亿元,归属净利减少70.59%至1.74亿元。
“目前华熙生物依然没有走出危机,这种危机并不是因为业绩的下滑。危机在于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允许的速度,已经到了必须出重手整顿的时候。今年公司已开始了刮骨疗毒,对于历史问题我们绝不姑息放纵。我是个创业者,是从零一路拼过来的,千万不要以为手里握着点权力,能制造点混乱,还能让业绩波动一下,我会当回事。谁还在鼠目寸光地捞点钱,搞点小团体利益,耍小聪明搞博弈,谁就给我下课。”一个月前的总裁办公会讲话中,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如此“预告”公司内部整顿。
面对公司整体经营成果承压,公告解释波动原因主要包括因管理变革的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咨询公司费用和股权激励费用等超过7000万元,影响了短期损益。
此外,公司加大对长期性、战略性、前置性的投入,包括推进供应链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落地包括海口、天津、东营、湘潭等产能布局,相关费用增加超过1亿元。同时,公司持续保持前瞻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未来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业务,如再生医学、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等。战略性创新业务投入超过1亿元。
以及公司对应收账款、存货、商誉等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存在减值迹象的相关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约1.89亿元。而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消费品相关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调整仍在持续,从流程到组织运营、人才培养、产品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夯实业务基础。
“报告期的经营结果是公司长期持续增长后战略性的主动调整,是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结构性的、暂时性和阶段性的。”年报指出,公司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逐步解决多项关键运营管理问题,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管理变革和战略升级虽然带来了短期的业绩压力,但从长期来看,这些举措将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中,备受关注的从“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板块,便公开了变革承压下的战略重梳思路。该业务去年下降31.62%,25.69亿元的收入体量占主营业务比重近5成。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将从基础生物学前沿研究出发,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将科研创新转化为消费品级别的解决方案。基于此,公司对团队能力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年报提到,公司对部分品牌重新梳理品牌定位和科研基础,明确品牌发展方向;基于大组学发展迭代品牌核心技术,基于严密的科学论证夯实品牌传播,培养符合公司价值观和科技信仰的创业型团队。
分品牌看,润百颜坚持“修护好底子,成就好面子”的品牌定位,并基于此和医美品牌润致联合发布颈部淡纹紧致系列,率先探索高端定制化护肤,借此深化“日常功效护肤+术养结合械妆一体+定制化护肤”心智框架,提升高价值用户认知与忠诚度。
前期卷入人事风波的夸迪,则被介绍将坚持以“冻龄・抗初老”的品牌定位,同时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组织能力和效率,为品牌长期健康发展筑牢基础。BM肌活则重新梳理品牌定位,升级为“专注细胞代谢及调控的护肤品牌”。
同样处在重梳产品规划状态的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食品业务),去年收入大幅增长40.97%。财报称该业务将明确以“延长健康寿命,治未病”为使命,聚焦“营养与免疫、营养与代谢、营养与抗衰、营养与情绪”四大核心方向;围绕公司的核心原料(如透明质酸、麦角硫因、红景天苷等)制定产品规划与产品矩阵。
作为另一增长引擎,华熙去年的医疗终端业务增速超过3成,收入约14.4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6.85%。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43.57%。尤其是差异化优势品类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覆盖机构数量超过5000家。且坚持产品家族化组合应用的润致填充剂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覆盖机构数量超过3000家。
据悉,去年10月,公司发布“润致·格格”与“润致·斐然”两款新品中,前者专注于颈部抗衰老市场,3个月的销售收入已突破千万元,为华熙医美业务带来新增量。
跳出风口切换“速胜”语境,基础科研主路线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
变革期的华熙,内外认知摩擦不断。尤其是关于华熙在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积累,并不完全被外界所理解。
一如美妆行业关于成分的风口追逐从未停歇,无论是积雪草提取物、红景天苷为代表的天然植物成分,还是虾青素、麦角硫因领衔的抗衰抗氧化成分,亦或是透明质酸衍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为代表的生物合成成分,各家美妆企业都在深度绑定“打透”某一类成分认知之时,进行着更底层、全面向的前沿基础科研工作。
“一个生物物质是不是会审美疲劳,是不是会‘过气’,从长线看与市场技术概念的切换没有关系,本质上是这个物质所承载的功能是否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应用研究空间,是否可以被取代。”去年10月,赵燕在2024医学美容创新与转化大会上隔空回应了外界将华熙业绩波动归因于美妆成分热度从玻尿酸转移的观点。
其指出,透明质酸这类聚糖物质在身体里携带的信息总量超过了核酸和蛋白质的总和。“很多信号机制人类还没搞清楚,糖科学转化路线图也是2012年才提出来,以药物10-20年的研发周期,这类物质研究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如此大方向并不是美妆医美行业所能决定的。”这位从2001年起就投资透明质酸研发生产的生物科技老兵以直率的言辞对外喊话,“有些美妆公司研发投入量上不了牌桌,‘过气论’的推动者最多只能诱惑一些科学素养不够的网络红人。把人体自带的生命物质和过气论结合搞市场竞争本身就是无知的表现。”
身处白牌红利、短剧投流、KOL达播等阶段性爆款更迭的美妆行业,赵燕已多次就包括美妆成分潮起潮落的“蹭热度”风气表露不满。
其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总裁办公会内部讲话中称,“有些人满口都是市场的风口,自认为专业、职业,但却既不在市场的一线,又对全球生命科技前沿正在发生什么一无所知。成为了一批既没有生命科学公司的底色,又无法在市场上硬拼的伪管理者……不要以为整天嘴上说着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就是了解市场了,蹭热点的短视行为必然会失败。这不应该是华熙生物做的事情,这完全悖离了我们追求生命科学,为生命创造价值的初心……公司未来不需要那些看得见成功,看得见利益才相信事业的人,这样的人是平庸和廉价的。”
在讲究资本回报率、几年GMV拉升几个亿的新消费领域,孵化过多个C端大单品的华熙生物强调,自己并不求速胜。
“很多人会觉得企业家总是希望科技创新能够实现产业转化、经济回报,但我们很清楚,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突破在一开始并不能预测转化价值。”赵燕以激光的研究历程作为参照回顾,“激光最早出现并不是为了实际应用,当时一些物理学家只是想验证是否可以增强光的强度和方向性,甚至一度质疑激光研究违背了不确定性原理,既不切实际又浪费时间。可今天激光带来的技术创新,已在包括医美的众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强理论、高成本、商业化路线不确定的基础研究,显然无法依赖单一企业的投入。对这一点,赵燕也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是很难单独开展研究的,但如果生态头部企业缺乏基础研究布局则很难持续打开局面。我们会有一些探索性的布局,用医美、化妆品等终端应用的资金回补到基础研究。”
至于华熙作为一个商业公司的研究方向锚定,其透露,经过多年摸索和市场引导修正,华熙生物基础研发主路线开始向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这两大方向聚集,而衰老干预和再生医学为这两大方向提供了应用研究的丰富场景。
目前,华熙生物已将透明质酸应用领域从眼科、骨科、医美、护肤,拓展至组织工程、肠道微生态、靶向药物递送等新兴领域。且自 2020 年起,华熙生物开始运用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发现糖类物质可以通过信号和修饰两种方式调控细胞和蛋白质的功能,从而管控炎症、细胞分化、甚至是癌症的发展。为衰老干预和再生医学开辟探索空间。
“经常有人问我,华熙生物的业务布局看起来产业链较长,取舍的逻辑是什么?我只能说,我们有能力的边界,但没有管理教科书可以遵循,引导我们走到今天的是业务的自然牵引和科学的好奇心,以及让每个生命更鲜活的使命。”赵燕表示,公司有为有不为的界限是清晰的:华熙生物在糖生物转化的方向基本不涉及糖生物药物,而是更多关注在消费医疗和功效护肤方面的转化。
本次年报,华熙也披露了数百个研究项目的进展。在原料业务领域,其首次公开了新上市、试产完成、中试完成三阶段的各自进展。其中,华熙进行原料及合成生物研发项目96个。10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完成上市。
注射级非动物源软骨素钠、医疗器械级重组胶原蛋白、医药级低分子HA、无菌HA、 UltraHA-hybrid 透明质酸钠、裂褶菌素、3D石斛精粹、HA衍生物 Blackwidow、HA衍生物 Ultron、 HA-VC 衍生物等已完成试产。
HA-CLE1、3’-唾液酸乳糖、6’-唾液酸乳糖、3’-岩藻糖基乳糖、L-岩藻糖、非动物源PDRN、芋螺肽、极光透明质酸 HybloomTM、透明质酸镁、啤特果发酵滤液、医药级速溶 HA 等已完成中试。
此外,公司应用机理研发平台结合AI挖掘物质并预测其应用场景,专注于具体活性物质的机理研究和靶点预测,进一步增强对活性物质应用的研究和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截图
衰老干预、个性化定制护肤为巨头发力点,科研商业转化力受考验
基础科研的商业转化方向是所有美妆头部企业的必答题。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近期回应关于市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该如何将基础研究落地时便介绍,在中国,欧莱雅拥有从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到最落地的产品应用的端到端、全链路的研发能力。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认为,欧莱雅既需要基础科学研究,也需要更为实用的、更具有应用性的技术来赋能产品开发。就活性成分而言,前几年我们说的比较多的是皮肤科学,但现在已经延伸到了医学科技(Medtech)领域活性分子,或中草药 2.0,还有促渗技术。另外,医美赛道目前很火,这也是消费者追求的。我们通过整全美妆的概念,陪伴消费者医美服务的全过程,包括外用的美妆产品,还有一些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白林还特别强调了欧莱雅对生物工程、“长寿”方向的重视。“生物工程往往不是以最终产品的形式来呈现,生物工程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更好地评估一个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我们也在评估欧莱雅原料和产品的时候运用这项技术,所以欧莱雅对生物工程抱有强烈的研究兴趣。至于与‘长寿’有关的研究。欧莱雅集团层面都对该领域进行了重点投资,在中国,我们的重点是解读‘长寿’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可以为“长寿”相关的研究做出什么贡献。比如对于预防的重视,相比于问题出现后治疗非常不同——关注预防的理念也在越来越被世界接受。”
美妆巨头们围绕肌肤长寿的探索,从涂抹式护肤品到个性化皮肤分析工具均有涉足。今年1月,欧莱雅在2025 CES上推出其美容科技产品Cell BioPrint。旨在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五分钟内提供个性化的皮肤分析,研究人体中的蛋白质组成如何影响皮肤老化。并就用户关键成分反应进行预测,以此给出适合用户肤质的个性化意见。
“这是欧莱雅关于‘长寿综合科学’的最新研究。”欧莱雅集团高层介绍,长寿为美容增添了一个新的维度,重点在于预测、纠正甚至逆转皮肤、头皮和头发的老化。
雅诗兰黛也将“长寿蛋白”色提因的研究引入护肤领域。其不仅推出全新“肌肤长寿科学平台”、成立长寿科学专家组,也在中国海南开设首家皮肤长寿研究所。
而与肌肤长寿紧密相关的C端产品表达便是抗衰。当介绍华熙以多糖物质开始介入培养基业务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华熙生物谈到,既然干细胞分化为不同的目标细胞的过程中微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通过微环境的调控,便能将人体多能干细胞转变为任何组织细胞,从而应用到衰老干预和再生医疗中。
“华熙从最前沿的癌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开始,去探索细胞与其环境间糖类物质的具体信号通路。将微环境这个黑匣子逐渐打开。”赵燕认为,基于对干细胞上清液和培养基的多组学研究去在体外重构微环境,模拟出应用在医美和护肤中的产品,必然会看到中国医美和功效护肤产业从单一的技术概念时代走向多组学细胞环境调控时代。“而润百颜和夸迪将成为这一进程的领导品牌。因为所有的衰老都是细胞的衰老,这是细胞生物学对衰老干预和再生医学的底层答案,是艰难而正确的唯一通路,任何市场的短期喧嚣,都逃不开生命科学的底层规律。”
基于数十年糖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润百颜,也正将“修护”成果以定制化护肤品的通路呈现给市场。其计划在消博会上展示将3000平方米的GMP药械级车间浓缩成一台双开门冰箱大小的定制化护肤品设备——采用华熙生物自主研发的微流控技术后,最快可以8分钟完成一瓶定制化面霜生产全流程。
“润百颜个性化定制护肤拥有超过108种定制方案,可以有效应对15625种不同的皮肤状态,每一种方案都已经过科学验证与国家备案,确保产品的安全与功效。”华熙生物方面透露,针对护肤品中不同质地与活性成分可能存在的兼容性问题,其引入柔性化配方技术,根据特定配方智能调节生产过程中的均质转速,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能达到最佳状态。
据悉,该设备将“微流控”工艺应用于“一人量”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实际原本多见于高端药企研究领域。而在这台率先放置于润百颜青岛万象城专卖店的AI精准量肤仪器外,华熙方面预计下周还会有2款皮肤科学创新产品、1款功能性食品创新产品面世。
与衰老干预并列的再生医学,也是华熙生物聚焦于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方向的重要锚点——作为进军再生医学及细胞培养基领域的第一步,华熙海南子公司与乐敦制药、BMS合作成立的合资公司华熙厚源已取得新进展。后者引进日本AOF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技术,将陆续推出BloomStem系列AOF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培养基、多种类高性能细胞培养基及细胞培养衍生物等再生医学产品及定制化开发服务。
“我们的细胞培养基产品是无动物源成分、避免添加血清的产品,预计产品在今年下半年上市,能够解决细胞培养基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逐步取代进口产品。”华熙生物透露道。
回归创业型组织的华熙生物,其研发创新、成果转换、市场转化的综合实力,在褪去“走轻松捷径”和“影响力资源”加持后的比拼,已然重启。
林辰/文
徐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