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华熙生物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8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2025 年一季度较 2024 年四季度增加约 2.90 亿元。剔除减值损失后,公司净利润较 2024 年四季度增加约 1.80 亿元。
公告介绍,报告期内,分业务结构看,公司生物活性物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依然稳健,生物活性物新原料和医疗终端新管线研发、注册和市场化进度加快;然而,公司收入占比较高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依然处于调整周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自本报告期末开始下沉管理该板块业务,并做出了如下研判:
公司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不是市场竞争加剧,该领域众多公司依然快速增长,拥有医疗、生物科技基础认知的企业依然在该板块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该板块业务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偏离了该业务板块第一轮成功启动的基础——公司在透明质酸及糖生物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偏离了基于公司的核心科技优势塑造品牌。
同时,该板块的业绩下滑也并非由于错过了任何“市场风口”,而是基于自身更深层的人才与组织原因。尽管市场有寻求新概念的需求,各种新概念的竞争也导致了透明质酸和糖生物学“过时论”存在巨大的利益动机。但“过时论”和“取代论”完全不符合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走向,改变不了透明质酸和糖生物学未来在细胞外基质ECM和细胞生物学中的核心研究地位,动摇不了其在衰老干预、减龄管理中的巨大转化应用前景。
对于相关部署,公告披露,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下沉管理,直接接手管理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聚焦维护企业品牌,并率先在BM肌活和米蓓尔品牌实施基于全球大组学研发前沿的技术和品牌定位。
同时,暂停了过去基于折扣促销逻辑开展的低效投放活动,重新建立基于科技实力和AI辅助认知的品牌内容体系。这些动作虽然导致了销售收入的暂时下滑,但为财务指标的良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并为润百颜和夸迪的调整探索了路径。
公司将原“个人健康消费品业务”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参照医美业务的调整变革成功经验,结合公司的优势全面调整消费品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团队,着力打造一批拥有科学信仰、专业硬核的年轻化管理运营团队。
公司设立“前沿洞察科学内容研究中心”,整合生物活性物事业线、药品及医疗器械事业线、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的底层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品牌的前沿科研传播工作。设立“竞争情报部”,全面追踪并有效应对任何与科学常识和科研趋势背离的竞争性传播活动。
近年来,公司对长期性、战略性、前置性的投入较大。包括:一,公司推进供应链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落地包括海口(再生医学基地)、天津(64条中试转化生产线)、东营、湘潭等产能布局,进一步巩固全产业链优势,上述投资陆续转固,公司供应链相关费用同比增加。二,公司持续保持前瞻性研发投入,聚焦前沿科技领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中长期竞争力提供研发资源保障,研发费用同比有所增加。三,公司持续加大在创新业务领域的投入,积极布局未来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好的新兴业务,如再生医学、营养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等。报告期内,战略性创新业务投入同比保持稳定,将有望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四,公司管理变革——薪酬体系套改2024年4月左右落地,员工整体薪酬同比有所增加。
(企业公告)